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中)

网络整理 2019-06-16 最新信息

汉末群雄系列之孙坚(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孙坚重大事件之五——征讨凉州叛军,结怨董卓

中平二年(185)三月,边章、韩遂起兵叛乱。皇甫嵩、董卓未能取胜,凉州叛军杀入关中,兵力达到十万之多。

八月,汉灵帝以车骑将军张温率领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再次前往征讨,与凉州叛军在美阳对峙。孙坚被张温上表为参军事,随军出征。

这场战役汉军与叛军兵力各十万,可谓规模巨大。如果汉军战败凉州叛军将彻底占有关中,兵临东汉都城洛阳。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中)

在这场战役中,同为张温部下的董卓与孙坚竟然结下仇怨,孙坚甚至劝张温当场杀掉董卓。到底怎么回事?

先从美阳之战的大致经过讲起。

据《资治通鉴》记载,张温率军赶到美阳后与凉州叛军遭遇,双方爆发了第一次战斗。由于叛军一路攻城略地士气高涨,汉军远道而来准备不足,所以汉军吃了败仗,只得坚守阵地不出。直到十一月,出现转机。《后汉书·董卓传》载,某天夜里,一颗非常明亮的流星划过天空,由于这颗流星太亮,以至于惊醒了军营中的骡马,这些牲畜半夜突然嘶鸣起来,把睡梦中的士兵都吵醒了。

本来这件事对两军影响差不多,大概因为叛军中有不少胡人,加上军纪相比官军要差些,所以有关流星乃不祥之兆的说法对叛军影响更大,士卒们显得很慌乱。董卓发现对面营寨乱作一团,准确判断这是反击的好机会,立即与下军校尉鲍鸿率兵夜袭叛军,果然取得大胜,一举使边章、韩遂退至榆中。

这一战斩首叛军数千,董卓确实立下首功。

紧接着张温便兵分两路,董卓负责讨伐参与叛军的先零羌,周慎负责追击边章、韩遂,孙坚则跟随周慎出征。孙坚提议:“叛军城中缺粮,需要从外面运粮食,我请求带领一万人去切断粮道,将军您再以主力攻城,贼人们缺粮必然无法坚守。一旦他们弃城逃往羌人地盘,我们就能合兵一处追击,凉州就一举平定了。”

可惜周慎没有听孙坚计策,而是直接率军包围榆中城。然而,边章、韩遂却暗中分兵绕到汉军后路,反将周慎粮道截断。三万大军每天的粮食消耗非常巨大,所以很快周慎军心不稳,慌忙中丢弃辎重撤退,损失惨重。

董卓那边也不顺利,落入羌人包围而缺粮。董卓假装在河边筑坝捕鱼,趁羌人放松警惕迅速带兵沿河堤撤退,等到羌人发觉便迅速掘开堤坝放水,成功逃脱。

此时张温坐镇长安指挥全局,尽管两路兵马先后追击失败,但起码叛军撤回凉州,关中暂时得到保全。损兵折将的周慎就此消失于历史中,不知后来如何,只知参军孙坚回到张温身边。

且说董卓径直撤军回到右扶风驻地,并未到长安去见上级张温。于是张温行使假节权力,以皇帝名义召董卓来长安。这时的董卓已经看出张温、周慎这些人能力不行,便已有拥兵自重之心。在与叛军交战中董卓进攻能打胜仗,撤退能保全部队,使得他有些得意忘形,很看不起张温等人。所以去长安的路上磨磨蹭蹭,迟到很久,见到张温也很不尊敬。张温责备董卓迟到,他竟然当场怼回去,毫不客气。

看着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董卓,坐在一旁的孙坚很生气,便凑到张温耳边悄声说道:“董卓毫无悔罪之意还口出狂言,应该以不按时奉召为由,依军法处斩。”张温说道:“董卓在陇蜀地区颇有威名,今天杀之,恐怕我们以后作战会没有依靠啊。”

孙坚继续劝道:“明公您奉皇命讨贼,威震天下,何须依仗董卓的名声?您看董卓,言语举止如此无礼,不尊重上级,这是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叛乱一年多,应该抓住时机趁早铲除,董卓却说不可,这是散布我军消极情绪,这是第二条罪状。董卓征讨羌人无功而返,理应奉召拜见却百般推脱,嚣张跋扈,这是第三条罪状。古代的名将,凭节钺号令众将,对待不听命者都能当机立断斩杀。若明公不杀董卓,将使您权威受损,皇上权威受损啊!”

可惜,即便孙坚把话讲的这么透彻,张温仍然不忍心杀掉董卓,反倒对孙坚说:“你先回座位,时间太长董卓会起疑心。”孙坚又气愤又无奈,也没回座位,径直走出大帐。

由于与叛军的作战最后不了了之,未能真正分出胜负,所以朝廷并未对出征将领论功行赏。但因孙坚严明军纪的主张受到很多人赞同,认为其很有气节,于是孙坚被拜为议郎。

颇为黑色幽默的是,数年之后,董卓把持朝政,竟因为张温不肯结交自己,而当街将张温活活打死,实在有够讽刺。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中)

孙坚重大事件之六——荆州平乱

中平四年(187),长沙郡区星举兵叛乱,聚集一万多人,攻打周边县城。孙坚因之前多次战场表现突出,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前去灭火。

据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坚到郡,郡中震服,任用良吏。”看来孙坚当时已经声名远著,远在荆州都听过他的事迹。孙坚看大家都很服自己,便放手行动,对官吏们下令道:“各位只管善待百姓,处理好日常公文,恢复正常秩序。至于那些盗贼,尽管交给我对付就好。”

孙坚带领将士修筑工事、排兵布阵,专心对付叛贼。孙坚是在与黄巾军、凉州叛军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名将,小小的区星自然不在话下。仅用一个多月便击破叛贼,平定长沙。紧接着,为彻底铲除叛贼,孙坚率军进入零陵、桂阳,将与区星勾连的周朝、郭石两股叛贼也彻底消灭,使荆南三郡全部恢复秩序。

当时这股叛乱声势很大,不仅跨越荆州三郡,甚至影响到与之接壤的豫章郡。庐江太守陆康的侄子当时为豫章宜春县长,被叛贼围攻,情急之下派人向孙坚求救。孙坚立即整装要出发,其主簿进谏,认为带兵跨州作战很可能找来朝廷猜忌,容易惹祸上身。孙坚义正言辞地回答:“我这个太守不太懂内政,而是凭军功得到职位。虽然我们是越界作战,但目的是为救援他们,并无私心。就算因此获罪,我又有什么好惭愧的?”孙坚果断进军,叛贼们听闻孙坚来了,自知不是对手,顿时逃得无影无踪,宜春得救。

说两句题外话,宜春太守史料未留下名字,只记载为陆康之侄。这位陆康,最初被扬州刺史臧旻举茂才出道,臧旻在之前讲过,是平定“阳明皇帝”叛乱的主将,孙坚则凭借这场平叛战争崭露头角。

无巧不成书,现在孙坚救出陆康侄子,后来孙策却攻打庐江,与陆康成为对手,围城一年多,最终孙策攻破庐江,陆康不到月余便去世。更巧的是,陆康是陆绩的父亲,陆逊的从祖父。作为江东大豪族,陆氏与孙氏的恩怨纠葛竟然早在此时就已经开始,当真剪不断理还乱。

书归正传,朝廷为表彰孙坚平叛大功,封孙坚为乌程侯。注意,乌程侯可是县侯,乃汉朝常规情况下最高的爵位。考虑到孙坚出身平平,能得到这种地位靠的是多次累积的军功,是对孙坚相当高程度的褒奖。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中)

孙坚重大事件之七——逼死荆州刺史王睿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驾崩。不久后发生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刺杀,紧接着宦官被屠,洛阳城大乱。董卓趁机入主洛阳,祸乱朝政。孙坚得知消息,气得顿足捶胸道:“张公当初要是听我的劝杀掉董卓,朝廷也不会有如今之危难啊!”可惜历史没有假如,张温也已死于董卓之手。

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董,成立联军,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孙坚闻讯也起兵响应。

不过,孙坚的长沙地处荆州南部,与中原战场相隔甚远,所以中间要跨越多个郡县。孙坚这一路行事非常诡异,董卓还没打着,朝廷命官却已杀了不止一个。究竟怎么回事?且往下看。

且说孙坚带兵途经荆州当时的治所襄阳,居然杀掉荆州刺史王睿。《三国志·孙破虏传》只有一句话“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只是因为王睿对待孙坚无礼,孙坚就要把刺史大人杀死,这实在不合逻辑,如果孙坚是如此野蛮滥杀之人,岂不与董卓无异,这当中必然另有隐情。

裴松之引《吴录》记载了该事件经过。原来,王睿早先与孙坚曾经共同平定荆南各郡叛乱,王睿出身大族,比较看不起武人,认为孙坚没文化行事又粗鲁,言语间总是很轻蔑。后来天下讨董,王睿也打算起兵,不过王睿跟武陵太守曹寅积怨很深,还扬言起兵就要先杀掉曹寅。

曹寅决定先下手为强,又怕打不过王睿,于是伪造朝廷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公文,称王睿有罪,令孙坚将其抓捕归案,就地正法。孙坚接到这封文件,便带兵来到襄阳城外。

王睿得报,城外孙坚领兵前来,不知何故。于是王睿登上城楼望去,果然有许多兵马,便问来意。孙坚没有出面,而是手下人答道:“我们常年辛苦作战,所得赏赐却太少,连身衣服都买不起,还请大人资助些财物。”因为孙坚是长沙太守,按理也归荆州管辖,所以王睿也没多想,还都是去打董卓的友军,便回应:“我作为荆州刺史,岂会小气?”便开城迎接孙坚军进入,大方地打开仓库,让士兵们自行挑选军用物资。王睿似乎没注意到,孙坚还没有露面。

王睿正在一旁看士兵进仓库挑东西,猛然间发现孙坚穿着士兵衣服混入其中。王睿惊讶地问:“士兵们来求赏赐,孙府君怎么混在里面?”孙坚面无表情,淡淡地说道:“不过是奉朝廷使者的檄文来诛杀您而已。”

王睿问:“我有何罪?”孙坚还是面无表情,平静地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史料原文四个字:“坐无所知。”王睿猛然发现,刚才还在仓库里东翻西找的士兵们,在他与孙坚对话时已经围了上来。王睿自知在劫难逃,于是让人找来一壶酒、一锭金,用刀把金子刮成碎屑以酒服下而死。

襄阳是大城,倘若孙坚强行攻打必然损耗巨大,于是才用计骗开城门,逼死荆州刺史王睿。尽管刺史对太守只有监察权并无直接上下级关系,但一州之刺史就这样被孙坚公然杀死,已经构成叛乱嫌疑。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中)

长沙郡、南郡、南阳郡,孙坚北上途经各地

细心的读者也许发现,该事件存在明显不合逻辑之处。

其一,事件来源于《吴录》,该书全文已失传,根据现存部分显示,该书以东吴为正统,所以行文对孙家多有修饰。按照此记载来看,王睿很瞧不起孙坚,却大方地允许孙坚部进城领赏,并无防备,似乎王睿与孙坚之间称不上存在个人恩怨。

陈寿没有在《三国志》中收录该事件经过,应该也注意到其中不合理之处,只用一句话来概括,并未展开记叙。

其二,依照常理,朝廷会让一个郡守来处决州刺史吗?即便刺史犯罪,也该押回京城审问,不可能让该州的某个郡守来就地正法。所以,孙坚对于手中所谓的使者檄文,心知肚明是假的,只是将计就计,甘愿进行下去。

其三,孙坚杀王睿究竟动机何在?既然个人恩怨并不能成为谋杀刺史的理由,檄文也明知是假的,那么孙坚的动机就很明显——排除异己。毕竟王睿当时也要起兵讨董,又看不起孙坚,所以如果孙坚要与王睿合作,那就会处处受排挤吃苍蝇。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趁天下大乱之机杀掉王睿,吞并其兵力顺道补充物资,然后自己去讨董。

这段历史确实不光彩,所以无论《三国志》或《吴录》都强调孙坚被王睿看不起,可这种辩解理由属实很苍白。说孙坚杀王睿是为壮大自己实力,也有史料依据。《孙破虏传》原文“比至南阳,聚数万人。”这还只是刚到南阳地界而已,参考后来刘表治理荆州多年后,全州兵力也不过八万,孙坚如果不兼并王睿兵力,不可能达到数万之众。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中)

杀王睿一事虽然不算光彩,但生逢乱世,就是弱肉强食的年代。无论是董卓这种乱臣贼子,还是孙坚、曹操一类以匡扶汉室为出发点的英雄,共同点都是杀伐果断,该出手时绝不含糊。所以道义上的不光彩,却是孙坚崛起的坚实一步。

再被人称颂的英雄也有阴暗面,而孙坚的北上之路还未走完,接下来还有将有人成为孙坚的刀下鬼,下一篇将继续为您讲述。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中)

本文作者:公孙枫翔(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241622880524749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孙坚   董卓   凉州   边章   三国   韩遂   资治通鉴   羌族   长安   汉灵帝   皇甫嵩   后汉书   东汉   周朝   长沙   裴松之   攻城略地   荆州   历史   一战   榆中   桂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