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大明王朝正是败于此人之手,从他之后,明朝辽东形势随之每况愈下

网络整理 2019-06-04 最新信息

上天让朱翊钧当了四十八年的皇帝,比明朝的其他皇帝在位的时间都要长。然而,朱翊钧虽久居其位,却不谋其事,连续三十年躲在后宫中不肯示人,创造了史上不临朝时间最长的纪录。自古封建王朝由盛转衰都有原因,朱翊钧虽然不是明朝衰落的罪魁祸首,却也难逃其咎。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懒政之君”,年轻时也曾是个勤勉为政的好皇帝。朱翊钧自幼聪慧机智,深得明穆宗宠爱,因此,在他六岁时,顺理成章地成为东宫太子。

大明王朝正是败于此人之手,从他之后,明朝辽东形势随之每况愈下

某日,穆宗得到了一匹骏马,立即上马在宫中肆意驰骋。六岁的朱翊钧担心父皇的安危,学着大人的模样有板有眼地说:“陛下乃万乘之躯,务需珍重龙体。”听到小小的朱翊钧如此有孝心,而且,说起话来条理分明,穆宗愈发觉得这个儿子是上天赐予大明江山的珍宝,当即给了朱翊钧许多奖赏。

虽说,朱翊钧并非穆宗元配陈皇后的亲生儿子,但是,朱翊钧对待陈皇后就像母亲一样尊重和孝顺。按照惯例,每天朱翊钧都要跟着李妃(朱翊钧生母)前往陈皇后的宫中请安,陈皇后何尝不喜欢聪明伶俐的太子呢?她经常取出藏书问朱翊钧问题,哪怕是一些晦涩生僻的知识,朱翊钧都能如数家珍地说明出处。

在朱翊钧登基之后,对待两位皇太后依旧如故,对两位母亲毕恭毕敬,极尽孝道,时人都说:朱翊钧的孝顺在古今帝王中是不多见的。因为朱翊钧这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所以,穆宗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朱翊钧身上,对其寄予厚望。在穆宗眼中,东宫太子自然要比其他皇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穆宗将教育太子的重任托付给张居正,让他来培养帝国的继承人。

朱翊钧对老师十分敬重,从不自恃身份直呼其名,尊称张居正为“先生”。哪怕在登基之后,朱翊钧贵为一国之君,在诏书中提到张居正时都会避其姓名,改称“首辅”。值得一提的是,朱翊钧的母亲李妃对儿子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李妃从不过度溺爱儿子,而是以严格的要求约束朱翊钧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再关注儿子的成长。

大明王朝正是败于此人之手,从他之后,明朝辽东形势随之每况愈下

史料记载:每当朱翊钧念书时,李妃总会在旁边陪读,监督儿子的学业。每当朱翊钧犯困打盹时,李妃会立即让他跪下反省错误。朱翊钧登基之后,李太后每天五更准时起床,亲自去寝宫叫醒儿子。

某日,朱翊钧在饮宴中喝高了,回到寝宫后,命令身边的小太监唱歌助兴。小太监不会唱歌,朱翊钧一气之下竟要砍死太监泄愤。最终,在宫人的劝说下,天性本善的朱翊钧并未对可怜的太监痛下杀手,只是将他的头发割掉以示惩罚。

李太后听说这件事后,当即上门惩罚朱翊钧,命他跪在祖宗的排位前思过,直到他肯承认过错才罢休。

某次,朱翊钧受身边的太监挑唆,将太监冯保的两个养子打成重伤。次日,太监冯保找到李太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太后做主。李太后听完了来龙去脉后,气得浑身发抖,换上一身青布长袍,要召见百官上朝,当众废了无道昏君。

朱翊钧殴打了太监之后,本已心生悔意,听说母亲要因此废了自己,连忙跑到李太后面前谢罪,跪在地上涕泪横流,发誓改过,这才获得母亲的谅解。也正因为朱翊钧有这样一位好母亲,才让他能够健康成长,没有做出什么顽劣不堪的事来。

大明王朝正是败于此人之手,从他之后,明朝辽东形势随之每况愈下

隆庆六年,穆宗一病不起,临终前,将十岁的儿子朱翊钧叫到病榻前,将他托付给太傅张居正、大学士高拱和太监冯保,并留下遗诏:命朱翊钧在继位后要励精图治,举贤使能,国家大事一定要与三位辅臣商量。穆宗临终托孤,对万历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是,朱翊钧登基,是为明神宗。

朱翊钧在登基之前,便与三位大臣来往密切,如今三位辅臣又受先帝托孤,自然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刚上位的朱翊钧。然而,这三位大臣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现下三位托孤重臣在朝廷的地位举足轻重,朱翊钧凡事都会向他们请教,这三人的权力之争也围绕朱翊钧拉开序幕。

高拱在文武百官中资历最老,声望也很高;冯保虽然只是个太监,但朱翊钧喜欢管冯保叫“大伴”,可见,两人的的关系非常亲近。然而,高拱和冯保水火不容,他们之间素有仇隙,彼此都想铲除对方在朝中的势力。

高拱在朝廷德高望重,他的门生遍及朝野。高拱凭借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授意党羽集体弹劾太监冯保。冯保虽然在朝廷没有势力,但他在后宫却很有发言权。高拱早年曾说过“十岁太子何以治天下”,冯保便在这句话上大做文章,不断游走于李太后和朱翊钧之间,陷害高拱。

大明王朝正是败于此人之手,从他之后,明朝辽东形势随之每况愈下

在这场权臣之争中,高拱在朝廷的影响力终究不敌冯保在后宫的话语权,最终,被冯保排挤出京城。那么,在两臣相争时,张居正又在做什么?他选择站队高拱,却在暗中联络冯保,做起了墙头草。高拱被排挤后,只剩冯保和张居正分管内外,共同辅佐朱翊钧,倒也算相得益彰。

多亏这两位劳苦功高的大臣,这才能使明朝在皇帝不临朝三十年的情况下不至于土崩瓦解。朱翊钧即位后,非常仰仗这两位托孤老臣,对他们给予绝对的信任。在神宗的支持下,张居正得以在政治、经济上进行改革,使明朝焕发生机。

万历十年,朱翊钧长大了,开始接手政务。都说神宗三十年不临朝,但我们不能就此将其定性为昏君。朱翊钧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本身的天赋很高,在登基后又受到张居正的耳濡目染,虽然,他并没有走上政治前台,但他的理政能力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张居正过世后,朱翊钧亲政,然而,他在掌权后作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张居正进行清算。从这件事中我们能够看出朱翊钧对政治权力的渴望。他早就不甘心躲在张居正的身后,凡事都受张居正摆布了,朱翊钧迫切地想要做出一番功绩,而“万历三大征”就是他想建功立业的铁证。

什么是“三大征”呢?

就是神宗亲政后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展开的三次军事行动:抗倭援朝、镇压宁夏叛乱、讨伐杨应龙。在这三次战争期间,朱翊钧无不表现得急功近利。所以说,明神宗早年并不是一个懒政的糊涂皇帝,相反,他还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

虽说,朱翊钧不临朝,但不代表他不关注朝廷的事务。只是到了后期,朱翊钧逐渐因为沉浸酒色损伤了身体,没有精力勤政,这才让朝中的小人钻了空子,朝纲败坏。

大明王朝正是败于此人之手,从他之后,明朝辽东形势随之每况愈下

三十年不临朝——明神宗亲政之初与明神宗晚年判若两人,让人难以相信那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皇帝竟会变成不临朝的荒怠之君。学者们对朱翊钧转变的原因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晚明时期的文人夏允族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

“朱翊钧之所以会从一个勤政明君变成废政昏君,先是因为专宠郑贵妃导致外戚干权,后是因为厌恶文官集团爆发的党争。更重要的是,人不可一心二用,既然朱翊钧打算勤于政务,就不应该贪恋酒色。朱翊钧在酒色中耗光了精力,自然没有精神继续理政。”

笔者查阅史料,发现了这样的记载:朱翊钧二十四岁时曾向群臣请假,说自己“一时头昏眼黑,力乏不兴”,由此可见,此时朱翊钧的精力每况愈下,根本无法提起精神。当然,这也可能是朱翊钧想要继续在后宫饮酒作乐的借口。

导致朱翊钧荒废政务的原因还有一个:张居正过世后,两位大学士被任命为新任首辅,他们就是张四维和申时行。这两人在朝廷混了几十年,深谙为官之道。张居正生前的荣耀和死后的屈辱形成鲜明的对比,二人不想成为后车之师,于是,在朱翊钧面前说话总是万分小心,生怕会得罪了朱翊钧。

大明王朝正是败于此人之手,从他之后,明朝辽东形势随之每况愈下

朱翊钧受到两个庸人的影响,开了两个很恶劣的先例,也就是章奏留中和经筵讲义的进呈。什么是“章奏留中”呢?就是对于文武百官们呈送的奏章不理不睬,将奏章堆入书房不看一眼。“经筵讲义的进呈”就是皇帝不再参加经筵,讲官们只将经筵相关的书籍送到宫中。朱翊钧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终于不再上朝了。

所以,史官们认为导致神宗荒废政务的罪魁祸首,正是张四维和申时行。

就在朱翊钧宗晏处深宫,“万事不理”,导致从内廷到外廷闹得不可开交之际,辽东后金迅速崛起,不断出兵南犯,向明军发动进攻,辽东战争爆发。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后金政权正式建国,终于成为明朝的主要威胁,自此,明朝辽东的形势也随之每况愈下。尤其是经过东征援朝战争和矿税使高淮乱辽以后,辽东边防空虚,军民困甚,供应艰难。

大明王朝正是败于此人之手,从他之后,明朝辽东形势随之每况愈下

总而言之,皇帝若不上班,势必会给国家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朱翊钧登基之初做出的努力付诸东流,大明江山非但没有在他手上重焕光彩,反而走上衰亡之路。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朱翊钧因长期酒色无节,加上辽东惨败,国事困扰,终于病重不起。七月二十一日,神宗在弘德殿去世,终年五十八岁。二十二日发丧,二十三日颁布遗诏,命皇太子朱常洛嗣位。九月初十日尊谥号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神宗。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十·本纪》、《明实录·神宗卷》】

本文作者:山川文社(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811358778680985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朝   明神宗   冯保   高拱   张居正   历史   明穆宗   不完美妈妈   经济   政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