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科举的华夏历史的最伟大的政治制度

网络整理 2019-05-30 最新信息

应该说,自隋代开始,唐朝确定,宋代彻底完善,而到明清“退化”的科举制度的最大可取之处就在于,唯才是举。按才录用,摒弃了官员的世袭化。这与当时欧洲国家的贵族化,世袭话化,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和伟大,华夏时代的这个最伟大的制度是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封建社会最值得赞赏和称道的地方,也是西方国家所倾慕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科举的华夏历史的最伟大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的优点在哪里?具体来说,就是公平原则: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在这这个制度被传到欧洲国家以后,得到了包括伏尔泰在内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的高度评价,对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借鉴意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而对华夏来说,他的重大意义在于打破了之自汉代世家门阀把控天下的局面。不会再出现汉代袁绍一门四世三公,杨震一门代公卿的情况出现,使得国家通过制度从民间选拔官员,也使得世卿门阀无法威胁皇权,底层有了上升的通道,虽然只有窄窄的一条缝,但也大大提高普通人个人地位的转变,也使得极大地安定了社会。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科举的华夏历史的最伟大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还大大的提高了整体国家素质,清代乾隆之前,普通百姓的识字率始终保持在29%。而在同时代的巴黎。伦敦普通人的识字率最高也不过21.3%。科举制度的先进性可见一斑,而对于考取功名的人普通人来说,他们即便不做官也是稳定地方和构成地方的核心阶层,缓解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使得许多贫寒之士拼命走向官僚阶层。除特定人员不无法参加科举之外,基本上无任何歧视,这也是最值得赞赏的。也消除了上下之间的差别。”有人星夜辞官去,他人一早赴科场”。成为社会常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家大族盛极而衰,永远成为历史,只要不读书,立即就是平民,而只要考取功名立即就可以做官,门阀和贵族永远不可能出现了。帝王的统治地位大大地提高。也就此形成了。以科举为目标的一群“读书人”。这些人为了做官而读书,而逐渐僵化和保守。

科举的华夏历史的最伟大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再就是符合当时的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有效率地选拔了大量人才以后,无论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全部中央任命,形成了所谓的“文官”制度。文官系统和胥吏系统逐渐分流。文官就是皇帝的代表,无法结党叛乱。任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的变化,是稳定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二者相互扶持,若无中央集权,科举就不会出现。科举搞起来以后,又促进国家发展。他也同时保证了科举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他们无需纳税,无需见官磕头,形成了独特阶层,自然也就和农民和普通人拉开了距离。使得读书人只能为帝王服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每一个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激励。也是对读书人的尊重,也隐含了读书所能带来的一个人的阶级改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更加赤裸裸地点名了读书所能带来的一个人的阶级改变。

科举的华夏历史的最伟大的政治制度

科举现在看来无疑就有应试教育,而现在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但仔细地想一想,如果没有应试教育,恐怕就很难想象了,华夏的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肯定是有他的合理性,先进性。当然他的弊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出来,考试模式的固定和单一,尤其是明清以后的八股文,严重地束缚了考生的思想,科举制度不是需要人才,需要的是奴才和伪君子。就此也造成了读书人把当官看作一种职业。贪污受贿也成为常态。但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故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日益僵化,而帝王也不是真正去对待科举。他的录取条件死板而保守,让科举走进了死胡同。

本文作者:清水空流(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43056253553921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遇城   遇自己   历史   读书   政治   汉朝   隋朝   儒家   清朝   宋朝   乾隆   唐朝   欧洲   农民   伏尔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