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网络整理 2019-05-21 最新信息

前言

五代之时江南凡七国:马楚,高荆,杨吴,李唐,钱吴,刘汉,王闽。此七国若按强弱又能分为三个档次,由低到高分别为三流(高荆);二流(马楚,王闽),一流(杨吴,李唐,钱吴,刘汉);若按政治制度可分为二等:臣服中原王朝的王国:马楚,高荆,钱吴;雄踞一方的帝国:杨吴,李唐,刘汉,王闽。

杨吴政权在其称帝时已经沦为徐氏父子的傀儡今日姑且按下不表,主要来谈谈刘汉,王闽二国为何较之继承杨吴衣钵的李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

一、刘汉:穷奢极欲帝王心,残暴嗜血用奸人

刘汉(南汉)自其高祖刘龑于公元917年称帝建元乾亨始,至后主刘鋹大保十四年(公元972年)止,前后共历四帝,凡五十五年。于三国中国祚最久,其政治之昏暗也为三国之最。政治昏暗又体现在哪呢?主要有两点:皇帝的为人以及用人。

①昏君在上:奢靡残暴祸及子孙

南汉皇帝刘龑可以说为他的后辈们开了两个非常恶劣且影响深远的坏头,即穷奢极欲的“奢靡”和凶狠嗜血的残暴之风。正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后来他的子孙们在相继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后将这种歪风邪气一次次“发扬光大”推向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峰。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南汉高祖刘龑

刘龑骨子里是极度追求纸醉金迷华丽生活的。这在他统治前期的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如《十国春秋·南汉世家·高祖本纪》记载:

(乾亨九年,公元925年)...帝酷喜夸大,岭北商贾至南海者,多召之。使升宫殿示以珠玉之富。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一言以蔽之,刘龑喜欢当着外国人的面显摆自己家大业大富裕有钱,而这其中除了通过四处奔波的商贾向外传播南汉的国力强盛这个信息外,更多的则是他向往沉醉富丽堂皇的物质生活的虚荣心在作祟。

但此时的刘龑相对来说还比较克制,因为他当时的处境并不太好。对外展示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有作秀以及打肿脸充胖子的意味在里头。如果把岁月的时针向后拨七年,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记载:

乾亨二年(公元918年)十一月...改国号曰汉。是时以国用不足,又铸铅钱,十当铜钱一。

“国用”就相当于现今的“国家财政”,国库里面没钱可用那么富裕自然就无从谈起。说到这里诸位可能会问,从乾亨二年到乾亨九年这期间不是已经过去了七年时间了么,难道进行了“货币改革”的南汉还没有积累起财富么?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南汉疆域

答案是肯定的。七年时间并不算太短但也绝不算很长,但这七年时间刘龑并没有一心一意的带领国家臣民埋头苦干发展经济,虽然期间南汉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比较融洽但还是与王闽发生了一场战争,关键是还战败了。因此财富有积累但绝不会太多。

还有一件事能从侧面反应出刘龑的窘境。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在位二十七年,除了在乾亨八年(公元924年)建过一座宫殿外(南宫),此后十余年史书上再也见到不到他大兴土木的记载。为什么?自然还是财政紧张没有多余的钱来供他挥霍。

但在其统治末年情况突然发生巨大逆转,各种建筑宏伟装饰华丽的宫殿相继拔地而起,做工之精美,工艺之复杂,用料之考究令人叹为观止。对此《十国春秋·南汉世家·高祖本纪》是这么记载的:

......悉聚南海珍宝,翠羽(羽,恐为“玉”)以饰宫室,建殿阁秀华诸宫,务极瑰丽。晚年作南薰殿,柱皆通透刻镂,础石各置炉燃香,有气无形......

每一座浩大的工程都需要无数能工巧匠用尽毕生所学精雕细琢才能完成,这背后也必须有强大的财政实力作为支撑,而在积累了一二十年后,南汉显然拥有了这样的底气。

当这一切都准备就绪展现在自己眼前后似乎是强行压抑了数十年的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面对臣服于下的文武百官刘龑莫不得意的侃侃而谈道:

隋炀帝论车烧沉水却成忿疏,争似我二十四具藏用倦人....亦不失为风流天子--《十国春秋·南汉世家·高祖本纪》

兢兢业业劳苦功高的治理国家或许从来不是刘龑想要的帝王生活,放荡不羁的风流天子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追求。

这才是刘龑,一个被谥作“天皇”之号的君王:他一方面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设置严刑峻法对臣民施以高压震慑和残害,同时任用宦官阉人,此三者为南汉的历代统治者定下了一个长久的基调。刘龑统治时期创造的严刑峻法据记载有以下几种:

...有灌鼻、割舌、肢解、刳剔、炮炙、烹蒸,水牢、等法--《十国春秋·南汉世家·高祖本纪》(为便于行文引用内容有修改)

刘龑也的确有很高超的识人眼力(为人辨察--《十国春秋·南汉世家·高祖本纪》)。俗话说“知子莫如父”,他深知三子四子难堪大用所以有心册立越王弘昌为继承人。

帝不豫,以子秦王弘度(殇帝刘玢),晋王弘熙(中宗刘晟)骄恣,而越王弘昌颇孝谨....谋...立弘昌--《十国春秋·南汉世家·高祖本纪》

但病重期间在选择皇位继承人这么重大的问题上刘龑的不够坚定,某种程度上是把南汉政治推向黑暗深渊以及子嗣逼入惨遭屠戮绝境的罪魁祸首。

骄纵的殇帝刘玢在位仅一年便死在了自己弟弟刘晟精心谋划的夺命陷阱中。刘晟即为南汉中宗。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位不稳。特别是对于坐上皇位的人来说,金銮殿上那把象征着最高权力的龙椅就是他的生命之源。失去了皇位,皇权,也就基本失去了生存权,所以不择手段得来的皇位,他就同样要不择手段的坐下去,一直到生命的终结。

刘晟即位后面对最棘手最担心也最恐惧的就是如何震服屈居于下的宗室和大臣。以理服人是别想了,那么其父亲高祖生前创立的名目繁多的酷刑此刻成了他维护皇权坐稳皇位的最佳手段。恐惧是降服一个人最便捷也往往最有效的方式。于是便有了以下的记载:

帝既弑兄,立不顺,惧众不服,乃益峻刑法以威众--《十国春秋·南汉世家·中宗本纪》

尽管如此心不自安的刘晟已经变得病态,对其皇权最大的威胁说到底是和自己血浓于水的兄弟,他们相较于外姓的大臣与生俱来就拥有继承皇位的权利。所以为了永绝后患必须斩草除根。

杀戮在乾和二年(公元945年)三月有序展开,首当其冲的是当初有意被高祖立为太子的越王弘昌。至中宗乾和十三年(956年)随着高祖第十八子弘政的被杀,除了其长子次子早逝外余下诸子被刘晟诛戮殆尽,而刘晟对兄弟们的无差别屠杀也令朝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对朝局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②宦官在下:百足之虫阉而不僵,残害忠良祸乱朝纲

回过头来我们不妨再想想这一桩桩兄弟相残的悲剧是缘何而起?刘晟残暴冷酷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但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人的从中蛊惑,此人名叫林延遇,他所代表的特殊群体乃大名鼎鼎的“宦官阉人”。

没错,阉人集团的流毒在唐王朝灭亡后并没有消亡,反而在南汉国内“死灰复燃”“发扬光大”“东山再起”。这棵恶魔之花由高祖刘龑亲手种下,并在刘晟朝开花结果。

至于南汉皇室为什么一条道走到黑从始至终对宦官们宠信有加有一个他们自认为非常高明实则异常奇葩的理由:阉人无后可以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的为皇室服务。《十国春秋·南汉世家·高祖本纪》对此的记载是:

以士人为子孙计,故专任阉人,由是国中阉人大盛。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以士人为子孙计,故专任阉人”在关于南汉的史书中被反复提及,这个滑天下之大稽的用人理由逐渐在南汉皇帝的脑海中形成愈发巩固的畸形的思维定式。

以至于长久以来他们认为只有阉人才值得被信任,才能被委以重任,其他有真才学识的正常人往往都给自己留有后路,而不会自始至终矢志不渝的为皇室尽忠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宦官阉人

后主刘鋹时这种情况变得愈发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呢?欲被重用,必先自宫。《十国春秋·南汉世家·后主本纪》载:

帝性愚,以群臣自有家室,顾子孙不能尽忠,惟宦者亲近可任,至群臣欲进用者俱自阉,然后用。

这也导致了南汉的阉人数量急剧增加,一度达到七千多人。

刘氏自乾和以后,阉寺至七千余人--《十国春秋·南汉世家·薛崇誉传·论》

阉人宦官充斥国都的南汉政治风气已经彻底崩坏,乌烟瘴气的看不到一点阳光。事实也证明了皇帝的这种做法完全是一厢情愿: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彼此信任,如果信任不存在那就没有丝毫的合作空间。

但凡有才学及骨气者,谁会为了一个江河日下的割据小朝廷昏君庸主的重用放弃掉自己作为男人的本色和气节?即便一些在朝为官但心存正念者,看到昏君和群小沆瀣一气打成一片也都万念俱灰为了明哲保身选择辞官回乡。

臣子和皇帝之间说白了就是员工与老板的关系。虽然有上下级之分,但两者对彼此的意义完全不同:

员工离开了老板我大不了再换一家,离开你我依然能活,甚至能活的更好。但是你老板离开了员工能活么?你活不了。不错,你是可以再招进新员工,但是面对意气风发想要大展宏图干一场的新人你开头便说:想要被重用可有硬性要求,你得先交出身体上的一个重要物件作为投名状。如此你觉得还会有正常人来么?肯定是不会的,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群魔乱舞在朝堂,才学之士落民间。

皇帝的昏庸无道和极端思想为宦官的死灰复燃祸乱朝纲提供了绝佳的温床,在中宗后主两朝就出现了诸如林延遇,龚澄枢,陈延寿(此三人为宦官),许彦真,李讬等五位权倾朝野荼毒百姓的乱臣贼子。此“五奸”可谓与南唐“五鬼”齐名。

忠臣之士屡谏去阉奸之患,皇帝不能为而正人君子反为所害。如此国家岂有不亡之理?

二、王闽:叔伯兄弟视若仇敌,佞佛信道终致祸乱

说完了南汉我们再来看看王闽。王闽自太祖王审知公元909年建国起,到天德帝王延政天德三年(公元945年)止,共历六主五帝一王(五帝:太祖,惠宗,康宗,景宗,天德帝;一王:嗣王)凡三十六年。

①、反目:宗室外镇握强兵,君臣相忌如仇敌

跟南汉的皇族宗室比起来,王闽政权命运最惨的是其君王,三十六年间六位国君共有四位是遭人弑杀而死,其非正常死亡占比达到了66.66%(数字挺顺),说的再直观点大家只要记住,闽国的统治者掐头去尾中间的没一个善终。

这四位君主共在位二十一年,约占闽国国祚的58.3%,其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为惠宗共十年,在位最短的为嗣王共一年,平均在位时间为5.25年,可以说皇权的更迭是相当快的了。

但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政权最高统治者的频繁变动于民于国都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高层的激烈的权利斗争。无论最后谁胜谁败遭殃的都有可能是无辜的老百姓。

回到正题,在这里不禁有人要问,是什么导致了王闽内部如此频繁的权力更迭?答案是:兄弟子侄内部不谐。这种情况最早开始于嗣王延翰。《十国春秋·闽世家·嗣王本纪》是如此记载的:

...王骄淫奢侈...又残暴蔑弃兄弟....

面对身处高位君王的雷霆之怒,对延翰即位以来种种荒淫做法不满的王延禀和王延钧两人相继于自己的所在镇起兵攻打京城福州,延翰不能抵兵败被杀。

这只是一个开始远远没有结束,同时也暴露了一个较之南汉南唐所独有的问题:王闽宗室在镇者大多握有强兵,这是国家动乱的一个潜在隐患。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闽惠宗

王延禀攻杀嗣王延翰后,以自己非王氏血亲(乃王审知养子)主动让位与王延钧,即后来的惠宗王璘。

到了后来的景宗王曦时宗室外镇而手握强兵这个问题更加凸显。永隆二年(公元940年)正月,建州节度使王延政上书自己的哥哥景宗皇帝不要再沉醉于荒淫耿怀于旧怨,王曦大怒回书信叱骂。兄弟二人因此成仇。

闽王曦既立,骄淫苛虐,猜忌宗族多寻旧怨弟延政数以书谏之,曦怒,复书骂之--《通鉴》

从此闽国开始了分别以福州和建州为中心的长达四年的内乱,并一度发生分裂,最后的代价是什么?景宗被手下弑杀,南唐,吴越相继发兵介入,天德帝短暂统一后力不能支最后战败被俘闽国灭亡。但这是后话这里点到为止不多费笔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上一篇专为闽国此乱写的文章,里面有详尽的分析。

所以说闽国政治动乱除了皇族间的互相猜忌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在镇藩王大多握有兵权,一旦迫不得已他们有与朝廷对抗的实力。

②、佛道:皇族佞佛溺道,社稷反遭动摇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佛像

如果说南汉为宦官阉人的死灰复燃提供了温床的话,那么佛教道教在闽国则找到了枝繁叶茂的土壤。闽君虔诚的崇信佛道由来已久,就连后世评价颇高的太祖王审知也未能免俗。《十国春秋·闽世家·太祖本纪》载:

(梁末帝)龙德三年(公元923年)王于城西南张炉冶十三所,备铜镴(音la,一种锡铅合金)三万斤,铸释迦,弥勒诸像......又泥金银万余两,作金银字四藏经各五千四十八卷,旃檀为轴,玉饰诸末,宝髹朱架,纳龙脑其中以灭蠹蟫(duyin)。

通过史书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两件因为佛事而兴起的用度巨大的工程。闽国因为当时的地理条件限制国力在和南唐,南汉比起来是最弱的,同时王审知作为闽国的缔造者也深知创业之艰难,故此以“勤俭”而为世人所称道,但此举也深刻的表达了其对佛教的重视和虔诚。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在闽国地位极高的僧人

到了惠宗相比太祖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说他对佛教已经陷入狂热都一点不为过,我们来看看史书中对此的记载:

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度民两万为僧由是闽地多僧--《十国春秋·闽世家·惠宗本纪》

这其实就是变相的鼓励民众信佛,拜佛,崇佛,入佛。当然遁入佛门还能享受诸多特权,除了免除一切赋税徭役杂役外,还能得到大片丰饶的土地:

王(此时还未称帝)弓量土地为三等,膏腴上等以给僧道--《十国春秋·闽世家·惠宗本纪》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当然了君王也得做好表率作用,除了在宫中建造富丽堂皇的“宝皇宫”外还得接受神仙真人的册封,所以:

龙启元年(933年)正月...诣宝皇宫受册,备仪卫,入府,即皇帝位--《十国春秋·闽世家·惠宗本纪》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更有甚者惠宗皇帝还一度出家为僧,如此国家岂能不衰不乱?

三、南唐:宗族兄弟相和睦,打压宦官不佞佛

说完了南汉和王闽,我们最后再来看看南唐。南唐从烈祖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建国,至后主灭国共历三君凡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里,江南的政治清明稳定,可谓“治世”

至于原因我简单总结来说,主要是:

①宗族和睦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南唐的政治之所以稳定没有发生一次为了争夺皇权的政变,没有发生一次皇族间的残杀主要在于兄弟之间的相亲相爱。

就拿元宗李璟来说,在其身为藩王时,烈祖皇帝数次想要册立其为太子继承大业李璟都谦恭退让而不受。要知道储君的位置是多少皇子日思夜想甚至不择手段想要得到的名分,但李璟却能不争不抢淡然处之,这种定力和气度就足以看出他超越常人的胸怀。

南汉王闽为何较之南唐政治最为黑暗动乱?原来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南唐元宗李璟

古之有言:“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温文尔雅的广阔心胸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兄弟,臣下间融洽的关系。君臣相友善故能把主要心思放在治理国家而非内斗消耗上。

②打压宦官

烈祖早就总结前车之鉴,深知宠信宦官阉人对政权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他才下严令禁止官宦干政。

虽然说元宗统治时期朝中有以冯延巳为首的“五鬼”奸臣集团,但其中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文人,而非不学无术的阉宦。

再者元宗宠信“五鬼”却制心中明白并不糊涂,他仍牢牢将其控在自己的手中。君不见有朝一日五鬼做事出格李璟忍无可忍时,铲灭他们同样易如反掌!

至于对佛教道教的态度,李璟李煜父子都虔诚的信奉,但始终有度没有令他们参与到国家的整理决策中去。行之有度无害,行之无度遭乱,诚然!

我是历史中简堂烽烟,主攻五代史的学习。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们不要忘了点个关注哦

本文作者:历史中简堂烽烟(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341683564517838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十国春秋   李唐   刘汉   三国   刘玢   政治   经济   隋炀帝   刘鋹   刘晟   王国   刘䶮   建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