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网络整理 2019-05-14 最新信息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图 | 怀安柴沟堡


怀安历史悠久,先人留给后人的太多太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莫过于怀安的城堡了。至今,怀安大地还残留着多座城堡。这些城堡大多建于汉至明末期间,其中明朝以前所建城堡因无资料,至今仍然是个谜:如左卫城东北的“九王城”等。但建于明代的城堡,记载比较清楚。

据县志记载,建于明代不同时期的城堡共13座,分别是怀安城、左卫、柴沟堡、西洋河、渡口堡、李信屯、西沙城、南忻屯、景泉堡、第三屯、第四屯、第六屯、第十屯。前六处为砖包城,后七处为土堡。

在上述城堡中,有的初建时规格就较高,如左卫(当时为万全左卫)、怀安城(当时为怀安卫),设卫的地方实行军政一体,以军为主,兼管地方,一般不置县,所以在明朝的276年中,怀安并没单设县级政权。

以上所说的众多城堡,初建时主要出于军事需要,随着历史的推进,政权的更迭,一些城堡消失了,一些城堡衰落了,一些城堡又发展了。位于今东洋河村西南的马城,作为汉代县城达300 多年,作为军事重镇达千年以上,现在也已荡然无存了。

旧怀安村, 曾是汉代夷舆县城,从唐至明初一直为怀安县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时间长达600年,现在也只剩一个普通村落了。而柴沟堡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置边防营垒到元,汉蒙居民才二百余户,然现在却发展为县城所在地,这是为什么呢?

为解开这个谜,不防先谈一下柴沟堡的发展历程。

发展

柴沟堡的发展始于明正统年间的1437年。在这之前,怀安城、左卫已建卫四十多年了,而这时的柴沟堡还是个小地方。

据有关资料记载:“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置边防营垒要寨(砦沟),并围筑土垣……辽代将‘砦沟’改称‘柴沟’……置基层行政机构‘柴沟村’,居汉民百余户……元更名‘柴沟营’,汉蒙居民达二百余户,戍军近千人,军政并行……明洪武二年(1369年)曹国公李文忠在此大败元兵,尽迁其民入居内地。”

洪武二十三年(1392 年)和永乐十二年(1414年)年两次从内地迁民来堡定居,此时仍为一个小地方,直到明正统二年(1437年)后,这里才发生了质的变化。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图 | 怀安柴沟堡


事物都有双重性。明成祖朱棣期,当频繁征战取得胜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国家支出过大,税赋征派繁重、有些地方农民流亡与起义等问题的出现。

朱棣的儿子继位后一年就病故了,其长孙朱瞻基继位,改年号为宣德。宣德皇帝是一个既有较高素质善于治国的皇帝,又是一个酷爱玩蛐蛐的皇帝,在他执政的十年间,改变了永乐皇帝南征北战、盲目扩大疆土的弊政,转向加强内部管理,巩固沿边防御。

因宣府镇位居北京至蒙古最近的通道上,所以于“宣德五年(1430年)于宣府(今宣化)置万全都指挥使司,领万全左卫(今左卫镇)、万全右卫(今万全城)、怀安卫(今怀安城)等十五卫。”“这是最后一个设置的省级军事机构。”其管辖范围东起居庸关西至西阳河,延袤一千三百多里,驻军、马匹也居边镇之首。在此之前,怀安的卫所均隶属山西都指挥使司,自宣府置万全都指挥使司后,由于柴沟堡及西洋河近临长城等特殊位置,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正统二年(1437年)都指挥文弘广始筑柴沟堡城。景泰、天顺(1450~1465年)年间又三次展筑。”几乎与此同时,“正统五年(1440年)都司文弘广因旧基重筑西阳河堡城。成化十年(1474年)展筑,成化十六年(1480年)兵部尚书余子俊又展筑。”

怀安 柴沟堡

变化

《明史》云:“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

县志记载:“明孝景帝(朱祁钰)景泰二年(1451年),置镇守宣府西路参将,由万全右卫移至柴沟堡,协理西路军政。五年(1454年)又改镇守参将为协守参将。”

“成化八年(1472年)改协守西路参将为分守西路参将,仍驻柴沟堡。分管下西路洗马林、柴沟堡、西阳河、怀安城。”

“弘治十一年(1498年),筑渡口堡城,设守备。”

“嘉靖十六年(1537 年)都指挥韩邦奇、指挥刘辅筑李信屯堡,设守备领之。”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分宣府西路为上西路与下西路,下西路参将驻柴沟堡,辖洗马林、柴沟堡渡口堡、西阳河、李信屯、怀安六城堡。”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柴沟堡虽未曾设过卫,但随着军事形势的变化,其地位已高居卫之上了,作用也越来越大了。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历史进入清代。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统治时间达二百六十八年。因为满清在入关前就已解决了蒙古问题,所以入关后长城一带已不是边塞,“九边”、卫、所自然消失。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西阳河、左卫、柴沟堡并入怀安县。怀安卫改怀安县,属直隶宣化府,柴沟堡设守备。”从此,怀安县基本形成了以怀安城为县城,东有左卫,北有柴沟堡的格局。怀安城一直为怀安县城,而柴沟堡一直为驻军之地。

随着清朝的兴衰,柴沟堡也有过繁荣和昌盛,也有过冷落和萧条,但作为军事重镇的地位一直没有变。直到1908年9月京绥铁路的通过,又给柴沟堡的发展提供了第二次机遇。

当时这里虽不是县城,但由于交通的便利,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如学校的兴办,电业的开发,周边灌渠的开挖等都居全县领先地位。

“民国三十年三月(1941年4月1日),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临时第三次政务会议决定:怀安、万全两县合并,称万安县,县署治万安镇(今柴沟堡),5月1日,在万安镇举行了开厅式。”从而又一次确立了柴沟堡的中心地位。

柴沟堡为什么能够发展为怀安的县城?


全国解放后,怀安县城初置于怀安城,但时间不久,“1951年10月30日,察南专署命令,怀安县委、县人民政府迁址柴沟堡。11月15日迁址完毕。16日办公。”从此怀安县城又历史地落户柴沟堡,至今已度过了半个多世纪。

回顾柴沟堡千余年的发展与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其发展有两次大的机遇,一是明宣德五年(1430年)后作为军事重镇,二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京绥铁路的通过。

但是同一时期的军事要地西阳河就没有发展起来;京绥铁路的开通给西湾堡带来机遇,也没发展起来,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在柴沟堡的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机遇,应属偶然性。然而由于柴沟堡的条件,也就是内在根据,决定了能够发展的必然性。

柴沟堡地处山环水抱、近水向阳之中,四周土地宽阔肥沃,交通又十分便捷,这是西阳河、西湾堡无法比肩的。

柴沟堡历经千年发展到了今天,现在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机遇多多,只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它,县城柴沟堡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魅力人文,秀美古镇

怀安县地域辽阔,地势南高北低,属浅山丘陵区,境内海拔670——1900米,中低山、河谷、丘陵、盆地相互交错,沟壑纵横,极具层次感,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怀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丰富。自古以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主要靠农耕生活,且农耕和放牧两种文化交融。由于没有受到工业污染,大都保持着原生态的滋味和状态。怀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长城,古城堡,烽火台,原汁原味,犹如历史遗留的珍珠悄然生辉;而近几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的怀安碹窑,更是透出中华文明繁衍生息的厚重。

自驾游路线指南

1、自助出游

北京/天津/唐山/廊坊出发:

G6京藏高速—宣化东注意右转张家口方向—G6京藏高速—怀安出口驶出高速—怀安县

2.石家庄/保定出发:

G5京昆高速—涞水北互通—张涿高速—涿鹿北转京新高速宣化方向—在胶泥湾转入张石高速张北方向—G6京藏高速—怀安出口驶出高速—怀安县城柴沟堡

本文作者: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033180280179969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怀安县   明成祖   明朝   清朝   张家口   康熙   历史   汉朝   明史   经济   景泰帝   蒙古   李鸿章   明宣宗   余子俊   山西   蟋蟀   满族   辽朝   西沙群岛   洋河   政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