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历史更迭的宏大格局,到为人处世的细枝末节

网络整理 2019-05-08 最新信息
历史更迭的宏大格局,到为人处世的细枝末节

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古往今来,欲了解国史,欲明白为人之道,则必读史书,然而茫茫史海钩沉汗牛充栋,该如何选择呢?有人推荐中国“史学双璧”——《史记》与《资治通鉴》。然而写《史记》的司马迁生于汉代,而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则生于北宋,因此两部巨著也只能了解北宋及之前的历史。要想全面了解中国历史,通古今之变,看世间百态,则必读《二十四史》。

那么何为《二十四史》?它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为历代“正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则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记载逾四千年的中国历史,计3213卷,约4000万字,可谓中国史学界的一套“全书”。

另外《二十四史》除了记录历史,在德行教化、治国安民、修齐治平、选贤任能、为人处世之道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因此《二十四史》不仅是一部历史之书,也是文化之书,政治之书,军事之书,也是为人生的智慧之书。

历史更迭的宏大格局,到为人处世的细枝末节

政治家读《二十四史》,学官场之秘诀,通仕途之变化;

史学家读《二十四史》,看历史兴衰荣辱,品前代得失功过;

军事家读《二十四史》,习将相攻占之术,取胜者兵法精粹;

文学家读《二十四史》,通古今时代之变,晓人文精神奥义;

商界大佬读《二十四史》,汲取历代智慧,成就财富人生;

市井平民读《二十四史》,也能通晓人情物事,看破世间百态;

一、《史记》之文史双绝

《史记》的作者为司马迁,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历史更迭的宏大格局,到为人处世的细枝末节

《史记》的宗旨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除了珍贵的历史价值之外,更有着非凡的文学价值,人文性极强,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个性化的语言,更凸显人物风姿。司马迁笔下的历史是有温度和文章华彩的,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然由于《史记》掺杂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因素,在读史时也当注意,这不完全是一部历史录志,也是司马迁厚重悲情心灵史的折射。二、《汉书》之断代史先河

写《汉书》的班固在父亲大儒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也可谓呕心沥血之大成之作。

历史更迭的宏大格局,到为人处世的细枝末节

《汉书》开创了中国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所谓“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汉书》与《史记》虽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

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三、《新唐书》之“春秋笔法”

《新唐书》为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等文人士大夫集体编纂而成,前后历时约十七年。新唐比之《旧唐书》,文省事增,文风简练,其春秋笔法的“微言大义”,发人深省。

历史更迭的宏大格局,到为人处世的细枝末节

宋祁、欧阳修是北宋一代文宗,故《新唐书》功底更为扎实,体例和笔法、风格更为完整严谨。而《新唐书》破天荒地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这是我国正史体裁的一大创新,也被后世史书撰写所沿袭。《新唐书》保存了我国军事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宝贵史料,而在许多列传中则采用了小说、文集、碑志等文献,文史相辅相成,读来别有意趣。

泱泱华夏五千年,沧海桑田,风云幻变。作为中国人而不读史书,实为一种人生缺憾。《二十四史》从历史更迭的宏大格局,到为人处世的细枝末节,或正史钩沉,或逸闻趣事,应有尽有,读之令人身临其境,让你聪慧明智,高人一等。

本文作者:百家史话(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857749040477031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历史   北宋   新唐书   司马迁   班固   文学   汉书   史记   历史学   资治通鉴   离骚   旧唐书   汉朝   唐太宗   宋祁   三皇五帝   欧阳修   文化   明朝   汉武帝   小说   西汉   政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