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李密降唐仅3个月为何反叛被杀?发怒时一句话道破原因

网络整理 2019-04-25 最新信息

导语: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主动归降唐朝,可仅短短3个月后又突然反叛,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聊李密从投降到被杀的整个历史经过,以及他反叛的根本原因。

李密降唐仅3个月为何反叛被杀?发怒时一句话道破原因

李密,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家族世代为官,曾祖李弼曾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封魏国公,祖父李曜是北周邢国公,生父李宽是隋朝上柱国,封蒲山公。所以李密是真正的“四世三公”贵公子,又因其文武双全智谋超群,性格上就难免心高气傲。

自大业九年(613年)六月起,李密做为礼部尚书杨玄感的谋士,开始了反隋起义。但仅两个月后,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只好隐姓埋名四处逃亡。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月,李密投奔瓦岗军。不到半年时间,因超群的胆识和谋略而一跃而成为瓦岗军的领袖,自封“魏公”,定年号“永平”,兵力高达30万,受天下群雄敬仰,走向人生巅峰。

李密降唐仅3个月为何反叛被杀?发怒时一句话道破原因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唐;同时,越王杨侗在洛阳也登基称帝,继续维持着隋朝的统治。

这年七月,隋帝杨侗为了抵抗宇文化及,招降了实力雄厚的李密,将其封为太尉、尚书令、魏国公。

九月,李密打败了宇文化及,但损失空前惨重,30万大军伤亡过半。而就在此时,隋朝郑国公王世充趁机来攻打,李密失利大败,10多万将士被隋军俘虏。

​十月初八日,李密带着王伯当、魏征、贾闰甫和残余的两万将士到达长安,归降唐朝李渊。

李密降唐仅3个月为何反叛被杀?发怒时一句话道破原因

最初,李密心中的期望非常高,以为凭自己的出身、威望和能力,至少在唐朝能做个宰相级别的高官。可万没想到,唐朝派来接待他的官员态度非常冷淡,甚至连饮食也供应不全。

上朝觐见皇帝李渊后,李密只被封为“光禄卿”(负责接待宾客、安排餐饮的官员),不但如此,唐朝的大小官员也都对李密非常轻视怠慢。

巨大的心理落差下,李密失望透顶。而心腹王伯当此时来劝说道:“天下大势都在主公您的心胸之中。如今,咱们还有徐世勣在黎阳镇守,张善相在罗口镇守,黄河以南可供调动的兵马轻易就可计算出来,何必留在这里!”

李密降唐仅3个月为何反叛被杀?发怒时一句话道破原因

李密听后心中大喜,赶紧去找李渊,假意要到山东(崤山以东)劝降老部下归唐。李渊当然很乐意,于是在十二月初一正式下诏命李密出使山东,王伯当和贾闰甫随行。

正当李密一行人走到稠桑(今河南灵宝县)时,李渊的诏书突然下达:“命李密一人回朝廷,其余人继续前进执行任务。”(李渊也醒悟过来,李密这是要逃跑了)

​李密接完诏书,对众人说:“现在李渊已经起疑,如果我就此回去,必定性命不保。不如就近攻破桃林县,抢其物资钱粮和军队,渡过黄河再往黎阳,大事就一定可成了!”

贾闰甫当即劝阻:“李渊待你不薄,民间向来有传说天下要归李姓,看来就是他了。何况你已经投降,怎可再生二心?就算咱们攻破桃林县,可唐军到来的也很快,万一咱们战败,天下哪里还会有人再接纳你?! 不如继续前往山东招降,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李密闻言大怒,喝道:“唐朝让我跟灌婴、周勃一类的粗鄙莽夫同列,我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况且我的出身和能力与李渊不相上下,预言中说天下归李,也可能是我李密!自降唐以来,我不但没有被杀,反而逃脱,恰恰证明王者不死!……你是我的心腹人,竟跟我不是一条心,那我只好杀了你!”说罢举刀劈向贾闰甫,幸亏有王伯当死力拉住。(李密反叛的根本,说到底是太清高,瞧不起任何草根出身的人,不屑与他们为伍为同事;同时也很自信地认为自己注定是天下之主

李密降唐仅3个月为何反叛被杀?发怒时一句话道破原因

贾闰甫此时已经泪流满面,依然跪地劝说:“你的身份虽然与预言相应,但天下情势已变。如今无数豪杰争相出头,人人都想取得天下,而你刚刚逃出来,谁肯听你号令?! 自从你杀掉翟让,世人都觉得你忘恩负义,谁肯再把手中的军队交给你?!……这番话,如果不是深受你的大恩之人,谁肯冒死跟你说?! …… ”

​李密直听得恼羞成怒,再次暴跳如雷举刀砍向贾闰甫,还是王伯当奋力拉扯住才罢手。贾闰甫见此情形,也只好长叹一声,自顾逃命而去……

​王伯当也劝说李密暂时不要反叛,李密坚决不听。最后,王伯当也轻叹一声,对李密说:“义士之心,不因存亡而变。如今你执意反叛,我愿与你一起死!只怕我的死对你一点帮助也没有。”

众人说罢,立即行动攻破桃林。而唐朝军队也从四面迅速赶来平定叛乱……

​十二月三十日,李密一行人中了唐朝将军盛彦师的埋伏,全部被俘。同日,李密被斩,享年37岁,王伯当也一起身首异处。

李密降唐仅3个月为何反叛被杀?发怒时一句话道破原因

​李密归降唐朝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因反叛而身死,心高气傲不能忍辱韬晦是最大原因。后世有人评:假如他刚败时,不投李渊而直接去找黎阳的徐世勣,再以魏征为谋士,天下大势怎么发展,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还真说不定了……

本文作者:非正经学者(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31889770731982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王伯当   唐朝   李渊   宇文化及   王世充   隋朝   大业   李世勣   山东   魏征   皇泰主   隋文帝   黄河   河南   灌婴   西魏   周勃   长安   历史   浚县   北周   唐军   隋炀帝   灵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