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司马光著书,苏轼修堤坝……唐宋八大家最后都做什么了?

网络整理 2019-05-21 最新信息

唐宋八大家这几人本是好友,却因一则变法生分歧,最后各有千秋

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占了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司马光作为与他们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同时也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官场同僚,在文坛他们都是佼佼者,不过在政坛上,这几人各有得意失意时,今天要说的就是司马光、苏轼还有王安石这几位。

司马光著书,苏轼修堤坝……唐宋八大家最后都做什么了?


原本三人是志趣相投的好友,可是王安石一朝冒出来要变个法,把好朋友都惊呆了。其实严肃地说,王安石变法肯定不是一时所想,他应该已经筹划许久了,甚至这有可能是他从小就思考,立志要做的事情。他有才能又有抱负,最重要的是他的种种闪光点都被宋神宗所赏识。宋神宗和王安石一样希望自己能留给后世功德,他希望做一个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的明君,还指望王安石做他的“镜子”,可是他们这对君臣却没有像唐太宗与魏征那样配合默契,英明果断。

司马光著书,苏轼修堤坝……唐宋八大家最后都做什么了?


在宋神宗的首肯下,王安石变法顶着重重压力实施起来。欧阳修极力反对,司马光也屡屡请宋神宗停止变法,并讲述其弊端,这些都让王安石很不高兴,可是毕竟变法还在继续,王安石渴望用他变法的实际成效证明自己的行动是正确的。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一番坚持下,变法维持了三年,劝说不动的司马光只好退出去回家以著书为乐,免惹朝中烦恼,欧阳修虽然坚持觐见,但逐渐也懂得了等待时机,而苏轼这个人态度不似司马光和欧阳修那么坚决,一来是他见识过王安石的才能,对他有一定信任度,第二是变革总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苏轼担忧的是王安石看不到自己所行之法的弊端,太过固执,最后只能是失望的结果。因为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自然在对于变法的态度上就划到了欧阳修一边,而王安石原本和他们关系要好,可是因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他们分成了两派。

司马光著书,苏轼修堤坝……唐宋八大家最后都做什么了?


对于当时的局面,王安石压力重重不会开心,苏轼左右为难不会开心,司马光和欧阳修更不可能开心。司马光汇编写成了《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典籍成为后世经典,所以在人失意失望的时候与其懊恼沮丧不如分散注意,将精力放在值得的事情上去,可能会有意外之功哦!同司马光一样,苏轼也感觉处境为难,得知杭州需要一个通判,苏轼便自请调离了京都,到杭州当通判去了。

司马光著书,苏轼修堤坝……唐宋八大家最后都做什么了?


苏轼就是会选地方,杭州是全中国风水最美的地方之一,他去那个好山好水的地方岂不是修身养性的绝佳圣地。也许苏轼去的时候有那么一想过,但他丢不掉古代读书人那一心忧国忧民的习惯呀!杭州靠海,水质又咸又苦,唐朝白居易疏通西湖后湖水可以流入漕河,再从漕河把水引入农田,从此发展起来。可是后来年久失修,漕河和西湖水渐少,大家都只能取钱塘江的潮水了。苏轼就带领大家一起重修水利,规定每三年挖一次水道,还在西湖修筑了三十里堤岸,当地的百姓把这段苏轼带着大家一起修建的堤岸命名为苏堤,纪念他的事迹。

司马光著书,苏轼修堤坝……唐宋八大家最后都做什么了?


苏轼修堤坝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给后世留下一道风景,这也是他的韬光养晦之法。应该说,苏轼的韬养之法是游山玩水,纵情诗词才对,他可不止去杭州一地旅游,黄州、赤壁,这些地方他都游历过,而且都是借公务之便去的,写出的《赤壁赋》、《密州出猎》等作品都选入了如今中小学生必读课本。

司马光著书,苏轼修堤坝……唐宋八大家最后都做什么了?


司马光和苏轼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不得意却也不叹惋,各尽其能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擅长做的事,倒也活出了一份自在和价值。回头看一看王安石,他原本是皇帝青睐的臣子,全国都要通行他的改革之法,可是上了天没飞好摔下来能不能不疼呢?当最后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辛苦坚持付诸东流,王安石的心是滴血的,他没有办法像司马光和苏轼那样看开些,最后气郁而死。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呀!

司马光著书,苏轼修堤坝……唐宋八大家最后都做什么了?

本文作者:鉴往知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330147849850112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司马光   苏轼   王安石   宋神宗   欧阳修   唐太宗   西湖   宋朝   杭州   资治通鉴   唐朝   漕河   苏洵   苏辙   历史   曾巩   诗歌   魏征   政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