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网络整理 2019-06-17 最新信息

文/花开无田 图/网络图片

宦官是一个争议不断的存在,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观点,宦官的出现是种顺势的潮流,皇宫里的男人只能有皇帝,这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

如果有别的男人进宫的话,那些常年得不到宠幸的妃子难免会春心荡漾,没准还会给皇帝戴顶绿油油的帽子。可是如果只招宫女的话,面对宫中繁重的体力活,宫女实在是有心无力。一方面为了维持皇宫工作,一方面为了防止寂寞难耐的嫔妃红杏出墙,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诞生了。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他们的生理特征被人工切除,他们的雄性激素被强行停止,虽然是不愁吃喝,但他们也失去了某种特别的意义。宦官和宫女相比,有力气大的生理优势,能做宫中的粗杂活,也能更好伺候皇帝嫔妃。然而宦官是和皇帝距离最近的人,皇帝对他们的信任程度更高,许多秘密的事情都可以和宦官交流一下。

外戚专权和宦官擅政成为封建王朝的两大毒瘤,郎中令赵高就是以宦官的身份成功搞垮大秦王朝,唐朝宦官刘季述更是敢明目张胆地囚禁唐昭宗,扶立傀儡性质的新帝。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外戚专权的例子更多,西汉王朝覆灭在外戚王莽的手里,东汉王朝更是笼罩着外戚争权的乌云,年幼的汉质帝就因为说了外戚梁冀一句跋扈,就被下毒害死。东汉末年的变乱,有很大一部分源于外戚何进的干政,让凉州军阀董卓入京勤王,结果是引狼入室。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读起来依旧不寒而栗,他对宦官和外戚严加防范,并且明文规定,不准宦官读书和干涉政事。

即使这样,朱元璋依旧不放心,生怕自己辛苦打下的家业毁在“残缺阉人”的手里,他在处理政事的宫门上直接悬挂一块铁牌:宦官干预政事者,斩无赦。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虽然洪武时期的宦官噤若寒蝉、无人敢擅权乱政,但这也仅限于洪武一朝。朱元璋没想到自己的做法反倒适得其反,明朝的宦官干涉朝政,比起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个破坏祖制者就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在北京做燕王的时候,朝野的风吹草动都是由建文帝朱允炆身边的太监送出的,而且在靖难之役中,以郑和为首的宦官为他鞍前马后,立下了汗马功劳。毫不夸张地说,朱棣能够成就帝业,有一半要得益于宦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棣对宦官的依赖和信任堪称历史之最。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像征税、监军、边防等国家大事,朱棣都会派亲信宦官去做,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太监郑和领导主持的。朱棣的孙子朱瞻基,也就是开创“仁宣之治”的圣君明宣宗,受祖父朱棣的影响,对宦官也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他对朱元璋“宦官不许读书”的祖制再一次破坏,设立太监教育机构——内书堂,从此宦官成功告别目不识丁的文盲时代。

明朝第一任干涉朝政的宦官是明宣宗、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不同于穷苦人家孩子进宫,王振在进宫前就是个学富五车的儒士。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直到有一天,明朝皇帝颁发诏书,允许有子嗣的人进宫,王振便自行阉割,成功进入皇宫。王振的运气很好,加上他自述博通经史,明宣宗朱瞻基便将他派到太子朱祁镇那里,以东宫局郎的官职陪伴太子读书。

那个时候内书堂才刚刚建立,宫中的太监识字的不多,于是王振就成了宫里的香饽饽。凭借着真实才学和独到的见解,王振一路高升,最终当上了首席太监,负责协助皇帝管理内外的奏章,甚至可以代皇帝批复公文,或者记录皇帝的口述命令。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1435年,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称帝,明宣宗给年幼儿子留下了一套励精图治的官员班子。朱祁镇的母亲皇太后不愿垂帘听政,因此大小政事都落到了内阁官员的肩上,名扬天下的“三杨辅政”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王振和朱祁镇的关系非同一般,因为曾教过朱祁镇读书,王振经常被称作王先生。和以往宦官明显夺权相反,王振喜欢通过一些小事来获得朝臣的尊重,比如有一次朱祁镇和几个小太监玩球,王振便亲自找到朱祁镇,告诉他宋徽宗的故事。因为一个蹴鞠,宋徽宗将整个江山都输掉了,听到这个故事,朱祁镇面露愧色,王振好生安抚他,一副慈眉善目的老师样子。这件事情传到内阁首辅杨荣、杨溥、杨士奇的耳朵里,他们对王振的通晓大义十分敬佩,即使王振权势滔天,依旧没有嚣张跋扈,反而是持以谦虚礼让的态度。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这种政治手段正是王振和别人的与众不同之处,他的大奸似忠赢得了朱祁镇的尊敬和内阁的支持。

尽管朱祁镇的祖母张氏为他亲自挑选了五位辅政大臣,靖难有功的英国公张辅,深得朱棣信赖的老臣胡濙,政事清明的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可实际上五位辅政大臣对朱祁镇并没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反倒是王振潜移默化地给朱祁镇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太皇太后张氏对王振的企图早就有所防备,每当王振的司礼监和三杨的内阁发生冲突时,张太后总是会站在内阁一边,对王振加以训斥。张太后并不是没想过除掉王振,她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想要赐死王振,可是朱祁镇苦苦哀求,不要杀死他的王先生,碍于种种因素,张太后没能如愿。

可是张太后的威胁和教训依旧没能阻挡住王振扩大势力的脚步,内阁的三杨也不是无懈可击。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杨荣虽然有政事决断的能力,却不能保持清廉,家里有许多官员贿赂的财物。杨士奇虽然为官清廉,但他的儿子犯下了许多恶事和命案,以至于让王振抓住小辫子。

杨溥为人较为随和,不敢和王振公然叫板,生怕弹劾不成被反打一耙。另外的两位辅政大臣也是自身难保,英国公张辅的田宅被王振的党羽侵占,朱祁镇的态度是不予严惩,只是口头教育了一下。老臣胡濙的年事已高,王振等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样一来,辅政大臣名存实亡。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1438年,在王振的谗言诬告下,凡是对王振心怀不满的大臣都被惩治了一番,就连历经五朝的老臣胡濙都难逃厄运。狐狸尾巴露出来的王振,有了一批忠心的追随者,工部郎中王甘丝毫没有文人的骨气,而是谄媚巴结王振,甚至认他做义父,伺候起来比生父还要亲。大臣的人事升迁和调动,只不过是王振一句话的事情。

王甘为了取悦王振,故意将自己的胡须剃光,极尽献媚之态:我是您的儿子,应当像您,您都不留胡须,我怎么敢留啊!就因为这句话,王甘很快就升为工部侍郎,这是其他人要数年才能达到的地位,王甘却是一步登天。很快王振就有了一大批干儿子,兵部侍郎徐因为,都御史王文也,都是王振俯首帖耳的儿子。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朱祁镇从小就和王振亲近,就差说是他人生的导师了,而王振洋洋得意,将自己比喻成西周时期的周公,年幼的朱祁镇就是周成王。王振这种厚颜无耻的言论,如今读起仍忍不住作呕,一个靠着八面玲珑和花言巧语上位的宦官,竟然和周公旦那样的肱股之臣相比,恐怕周公旦泉下有知都得气醒。甚至连朱祁镇举行国宴的时候,嘴里挂念的仍然是自己的王先生,按照惯例宦官不得参与宴会,朱祁镇害怕王振生气,特意派人去他家查看,结果王振果真火冒三丈。

为了不惹王先生生气,朱祁镇破例邀请在家中生闷气的王振,并允许他骑着高头大马来到门前。百官畏惧王振的权势,不得不前去迎拜,王振则洋洋得意地跨马下地,大步流星地进入宫门。

他亲自毁掉朱元璋悬挂的铁牌,明英宗更是对他毕恭毕敬,尊为先生

1441年,成年的朱祁镇按照祖宗规矩,亲自处理政事,每当他有裁决不定的事情,一定要先问问王先生。次年,唯一可以压住王振嚣张气焰的太皇太后张氏去世,王振更加肆无忌惮,为敛取私财公然买卖官爵。这一年的冬天,王振派人偷来了朱元璋悬挂在宫门的铁牌,上面铸有“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字样,权倾朝野的王振早就看不顺眼,偷偷的将它毁坏了。

王振的权势比起前朝更加猖獗,他将朱祁镇视作自己的学生,从不讲究君臣之礼,而是特定的师生之礼。从明太祖挂起那块牌子开始,才过了不到八十年的时间,宦官擅政的局面就已经开启,朱元璋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王振特别的教育和影响,也让明英宗朱祁镇一步步地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场灭国之灾正在逐渐向明朝走来。

花开说: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但面对如此之多的前车之鉴,明英宗却身处其中而不自知,宦官专权,朝堂之危,逃不过的周期律也如同阿喀琉斯之踵一般暴露无遗,而人治的家天下,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的昏聩与圣明则成为了王朝安危的影响性因素,残酷,血腥都挡不住。

参考资料:《明史》等

本文作者:花开无田(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274380953865473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朱元璋   明英宗   王振   明朝   杨士奇   建文帝   杨荣   明成祖   明宣宗   宋徽宗   东汉   读书   唐昭宗   梁冀   何进   郑和   西汉   唐朝   王莽   蹴鞠   历史   张弘靖   不完美妈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